車載升降避雷針安裝,自動小型氣象站電動升降桿
近代世界上最早的避雷針是美國人富蘭克林于1760年在費城裝配的。富蘭克林在1747年至1765年期間反復做了大量科學實驗,對萊頓瓶的功效和放電現象進行了深入的觀察和分析,并由此轉到對天空雷電的研究。他為了弄清雷電現象,在1752年6月的一個雷電交加的日子里做了電風箏實驗,這就是**的“費城實驗”。他把一只裝有尖導體的風箏放入天空,風箏的索引線掛在萊頓瓶充電的鐵絲上面。雨水打濕了索引線,云層中的電沿著它傳進了萊頓瓶。等雨停后,富蘭克林拆下萊頓瓶,然后按照通常使萊頓瓶放電的方法使它放電,結果萊頓瓶果真放電了,跟用摩擦電機充電的萊頓瓶放電的情形一樣。這樣就證實了云層中的電和摩擦電有同一種性質。1750年7月富蘭克林提出了避雷針的設想。他建議將一根上端尖銳的鐵桿涂上一層防銹物,安裝在房屋的**處,沿著房屋的墻壁直通地里,或安裝在船桅桿頂端,沿著桅桿向下直至將其尾部拋入水中。這樣,當摩擦帶電的云層在安裝了接地尖導體的屋頂或桅桿上面飄過時,尖導體可以把帶電云層上的電荷釋放出來。因此,富蘭克林說,“尖導體”對于人類“有些用處”。當時人們很快接受了富蘭克林的建議,于是在歐、美洲特別是在英、法兩國安裝避雷針蔚然成風。
中國古建筑的避雷設施有的與世界上近代的避雷針有些相似之處,是世界上近代的避雷針的原型;有的卻有著明顯的自己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和科學風格。
我國古代人們從雷電對物質作用時所表現出的導電效果中,已初步獲得了一些有關導體和絕緣體的感性認識。人們從對落雷現場的觀察中了解到雷電可通過金屬,而不能夠通過草木漆器,并且雷火遇到水不僅不滅,反而更加猛烈。例如,他們從落雷現場中看到雷火燒裂了寺廟屋頂上的鐵剎,熔化了佛象臉上的金粉涂面,而干燥的木制窗戶在雷火中保持原樣,漆器也沒有燒焦。鋼質寶刀在皮刀鞘中熔為液體;而皮刀鞘原封未動;大樹雖為木質,但由于在雨中打濕了,雷火也把大樹撕裂了幾處。人們從這些事實中領悟到在修樓建塔時,只要用雷電不能通過的材料,并使地基也難于導電,這樣的建筑是不容易遭雷擊的。
鄭州萬佳防雷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防雷設計、施工資質、特種防雷資質、特種工程專業(yè)承包資質的專業(yè)防雷公司,承接各種大型、中型小型防雷工程提供防雷技術咨詢。
詳情可咨詢:王寶龍先生 15003830805 QQ:69429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