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政治、經濟、文化**繁榮,曲陽石雕進入快速發(fā)展時期,曲陽由此成為我國北方的雕刻中心。
元代,曲陽雕刻達到歷史上的鼎盛時期,技藝高超的曲陽石雕藝人在元大都興建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明、清時期,在**宮殿、陵墓和園林的營建中,曲陽石雕藝人們將他們**的雕刻技藝盡情發(fā)揮,幾乎達到登峰造極之境。在頤和園蘇州街北岸的兩塊護岸石上留有“曲陽匠師”的刻字,成為曲陽石匠參與京城園林建設的珍貴史料。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各雕刻工廠和作坊停產歇業(yè),藝人改行,或遠走他鄉(xiāng)謀生,雕刻行業(yè)處于蕭條甚至停滯狀態(tài)。
新中國成立后,曲陽雕刻走上復興之路。1952年10月,曲陽十幾名雕刻藝人被選調到北京,經過一年多的培訓后,他們負責紀念碑浮雕的主雕任務。紀念碑完工之后,北京市政府遵照周總理的指示,以參加紀念碑建設工程的曲陽雕刻藝人為骨干力量成立了北京市建筑藝術雕刻廠,這為曲陽雕刻藝人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