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釉是搪瓷制造工藝中覆蓋在產(chǎn)品表面上的一層瓷釉。在底釉的上面。光滑美觀。耐腐蝕,并能增加產(chǎn)品裝飾效果等功能。面釉的類別和組成成分是很繁雜的,本篇就面釉的搪瓷釉料成分做一個詳細的分析。
白色瓷釉:銻搪瓷、鋯搪瓷、鈦搪瓷。
著色瓷釉:著色熔塊釉、基本釉:透明釉。
鈦白半透明釉面釉的主要目的在保護金屬,并使器皿具有美麗的外觀。面釉須具有下列的性質(zhì):
①美觀。
②強遮蓋力,亦即良好的乳白度。
③熔化溫度略低于底釉通常面釉燒成溫度在770℃~820℃之間。
④適當?shù)呐蛎浵禂?shù)
⑤耐侵蝕性。
面釉可分為白釉及著色釉兩種。白色面釉常用的乳白劑及其折射率如下表:
玻璃 | 1.5~1.55 |
NaF | 1.38 |
Na3AlF6 | 1.34 |
CaF2 | 1.34 |
SnO2 | 1.99~2.09 |
Sb2O3 | 2.18~2.35 |
ZrO2 | 2.13~2.20 |
TiO2銳鈦礦 金紅石 | 2.52 2.76 |
除氧化錫外,通常乳白劑都是與其他原料一起熔成熔塊。乳白劑是在熔化溫度時滲入釉中,而在投入水中急冷時,呈微細晶體自玻璃中析出。此種析出晶體其折射率與周圍的玻璃質(zhì)不同,當光線照射時產(chǎn)生亂射而致不透明。
氧化鋯及氧化鈦等乳白劑在熔塊冷卻時候,呈無結(jié)晶析出,故此時呈透明狀。但敷施于鋼板上燒成時,則有細微的晶體析出,而使瓷釉成不透明的白色。像這種在第二次加熱時晶體析出的面釉,稱為再結(jié)晶型面釉。
白色面釉的遮蓋力,是因析出的晶體與玻璃折射率不同所引起的。遮蓋力:
①晶體小。
②晶粒充分分散。
③晶體與玻璃折射率的差別大時較強,但晶體過小時,遮蓋率反而降低。(所謂白度是以氧化鎂的白色樣板相對為****來比較)。
來源:湖南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