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時鐘信號的晶振,實際上就是指頻率了,理論上同一芯片的運行頻率越高,當然是性能卻好了。
但樓主不要忘了,一個低端的芯片,其頻率是不可能無限制上升的,現(xiàn)在的cpu都這樣,基本上到不了4G了,所以出現(xiàn)了多核。
低端芯片由于設計和工藝的原因,不可以工作在高頻率的狀態(tài)下,這樣會產生電子遷移等不穩(wěn)定的現(xiàn)象的。
事實證明,提高cpu的性能的*方法是改進架構,一個**的架構,所帶來的性能提升,不是cpu頻率提高帶來的性能提升能夠相比的。
如速龍cpu,在1.8G的頻率下性能就等同于p4 3.0G的,如現(xiàn)在的酷瑞1.6G,性能就等同于3.0G的p4了。 如能無限制地提升頻率,當然架構不變的情況下性能也能得到無限制的提升了。
只可惜,不可能無限制地提升頻率的,一是頻率高了要產生電子遷移造成不穩(wěn)定,二是高頻率帶來的溫度提升造成不穩(wěn)定。所以兩大cpu生產廠商要不停地更新架構,更新生產工藝。
現(xiàn)在的雙核或是多核的cpu,就是一種提升cpu的性能的一種變通的方法。 因為頻率的提高會導致需要電流的加強,在電流密度很高的導體上,電子的流動會產生不小的動量,這種動量作用在金屬原子上時,就可能使一些金屬原子脫離金屬表面到處流竄,結果就會導致原本光滑的金屬導線的表面變得凹凸不平,造成**性的損害。
這種損害是個逐漸積累的過程,當這種“凹凸不平”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造成CPU內部導線的斷路與短路,而**終使得CPU報廢。
溫度越高,電子流動所產生的作用就越大,其徹底破壞CPU內一條通路的時間就越少,即CPU的壽命也就越短,這也就是高溫會縮短CPU壽命的本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