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guī)的墓碑上一般會有三個日期,分別對應(yīng)著逝者的生日及卒日以及立碑的日期,但是早在四五十年代出生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出生日期,只知道大概的年月或是我們在給祖輩們重立新墳時,原先的碑上并未能清晰看到相應(yīng)日期,因此在方便表達,有人專門設(shè)計了一批有日期的表達方式,不同的群體用詞也不大一樣。
?? 死者的年月日按照男左女右的原則,即女性的刻在碑的右側(cè),男性的刻在左側(cè),緊挨著中榜。中華文字博大精深,表達日期的方式也非常多。有公元、農(nóng)歷,再或是天干、地支這樣的歷法。天干地支組合起來就是歷法上的日期。有些文人墨客喜歡將十二個月分別用孟、仲、季,如四月稱孟夏、五月仲夏、七月季夏等。還有一些比較特別的喜歡將每個月的當(dāng)季花作為月份的說明,比如梅月是一月,桂月是八月等等。還有些實在沒辦法找到日期的怎么辦呢?別著急,中華文字博大精深嘛。那些沒有較具體日期的一般會寫成谷旦、吉旦之類的,這是根據(jù)《詩經(jīng)》中得來的。
?? 所以說如果后人實在沒辦法考證到自己祖先生辰及誕辰,可以采用這種日期的描寫方法雕刻在石雕墓碑上,這樣心里也會更安心了。
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