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1秒!”
陸軍第77集團軍某旅電子對抗連30米×2*形跑課目考核現(xiàn)場,上等兵劉玉龍剛沖過終點線,旁邊一個“黃匣子”便報出他的成績?!?/p>
這個“黃匣子”其實是一個“激光感應計時器”,主要用來體能訓練考核計時,因為測量誤差不超過0.01秒,被戰(zhàn)士們稱為“考核神器”?!?/p>
“考核神器”是怎么來的?它的發(fā)明者、該連排長楊俊說,多虧了官兵們的“吐槽”?!?/p>
“為什么好多人的成績一樣?”“這周考核成績竟然跟上周差了1秒多!”……楊俊發(fā)現(xiàn),每次30米×2*形跑課目考核后,戰(zhàn)士們對成績的“負面”聲音特別多。仔細了解后,楊俊找到了原因——計時方法出了問題。傳統(tǒng)的方法是用秒表掐時間,缺點是人為因素多、誤差大,導致戰(zhàn)士們的訓練成績統(tǒng)計忽上忽下?!?/p>
人工計時不靠譜,能不能換種方式?楊俊想到了激光感應裝置,可以利用考核人員在出發(fā)和返回時兩次觸碰激光的時間差來測算考核用時。相較秒表,這樣的裝置不僅靈敏度高而且更精準?!?/p>
有了想法,說干就干,楊俊決定制作一款激光感應計時器。他找來激光發(fā)射頭、光敏電阻、嵌入式芯片等零部件進行組裝調(diào)試,編寫程序軟件,經(jīng)過反復試驗,“黃匣子”終于研制成功?!?/p>
為了檢驗實際效果,楊俊讓“黃匣子”和秒表來了一次一對一比賽。當上等兵徐偉沖過30米×2*形跑終點線,“黃匣子”和負責計時的戰(zhàn)士先后報出成績:“19.137秒”“19.93秒”?!?/p>
“誤差竟然這么大!”“這個計時器真是太精準了!”對于結(jié)果,圍觀的戰(zhàn)士們無不驚訝?! ?/p>
“可算把我們的頭疼事解決了!”連長潘永鵬對楊俊豎起了大拇指。
“之前連隊始終無法掌握真實詳細的訓練底數(shù),體能訓練都是采取‘大水漫灌’‘一刀切’的方式?!迸擞砾i說,“有了這個‘考核神器’,我們制訂訓練計劃和訓練目標將更貼合官兵實際、更有針對性?!?/p>
“激光感應計時器”很快火遍訓練場,其他連隊紛紛找來借用。楊俊決定“乘勝追擊”,對目前功能單一的“激光感應計時器”進行拓展升級。他說:“我們的目標是借助先進技術(shù)手段,推動軍事訓練由粗放式向精準化轉(zhuǎn)變?!?/p>